- · 《山西农经》投稿方式[05/29]
- · 《山西农经》收稿方向[05/29]
- · 《山西农经》数据库收录[05/29]
- · 《山西农经》栏目设置[05/29]
- · 《山西农经》刊物宗旨[05/29]
- · 《山西农经》征稿要求[05/29]
乡村振兴|山西左权:激活资源资产 助推乡村振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莲壁村能人张国忠回到村里创办了隆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,并将其发展成为全国农民合作示范社,吸纳会员760余人。村里所有的农民都加入了合作社。成
莲壁村能人张国忠回到村里创办了隆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,并将其发展成为全国农民合作示范社,吸纳会员760余人。村里所有的农民都加入了合作社。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领头羊。引进嘉耀光伏发电有限公司,租赁荒山2400亩,年租金30万元,集体分红10万元,村民分红20万元,直接带动贫困户平均收入3000元元。 2019年全村集体经营资产达1369.4万元,全村人均纯收入9600元。郭英林满怀信心:“老草山石山现在变成了金山银山。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,村民富裕了,家里有钱了,真正过上了好日子。”关生活!”
全县141个村向光伏企业投入产业扶持资金,今年以来,已发放2100余万元,受益者多于贫困户。辽阳镇将搬迁6个自然村组进行扶贫搬迁,拆除旧垦荒地,发展养羊业和光伏产业。村集体年收入13.32万元。石峡乡马家庄村向光伏企业转让荒山荒坡2400亩,增加全村集体收入174万元。 80余亩耕地将流转给企业,在县城地区建设综合汽车服务中心,预计年收入超过160万元。该县“五区一业”市场准入改革红利正在强劲释放。
专注业绩,建立“资产”变“资本”的交易平台
左权县在土地资源交易上动脑筋,做文章,全省率先试点“新土地改革”,创新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,发展农村土地产权抵押信贷,让农民土地“活”起来,把“资产”变“资本”。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,采取“公司+集体+农户”、“集体+新型经营主体+农户”等模式,有机整合农村各类资源资产和资金,市场化经营,促进农业产业发展,实现集体经济“提质增效”,农民收入稳步增长。
今年5月的樱桃园采摘活动成为了红麻田的诱人一幕。在公园打工的马田村妇女魏雪兰高兴地说:“在樱桃园打工,一个月工资1500元,家务事一点也不耽误。”
“大樱桃”让马田镇成为一片红色,生态农业展现小康景象。马田村与山西五月红生态旅游开发公司共同投资810万元,通过“五区一产”改革入市,流转村民土地发展特色产业,建设樱桃园,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,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。樱桃园165亩,今年产量达到2万多斤,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。三年后,进入丰收期,产值超过2000万元。上口村采用“公司管理+村委会+农户”的基地种植模式,出让土地200亩,建设樱桃生态园,完成樱桃1.2万株,种果后实现收入800万元。
辽阳镇黄家汇村将农民的荒地38亩转移到张士村集体荒坡沟壑250亩,让张士村回到家乡创业人才。农民每亩年租金收入100元,集体租金2600余元,增加。农民和村集体收入得到加强,村集体经济得到加强。承租人整合荒山,种植黄芩、连翘、防风、柴胡、紫苏等多种中草药,实现“一地多赢”。多渠道创收。

全国文明村-左权县通榆镇上吴村
通榆镇吴村在荒山荒坡种植连翘1000余亩,农民通过采摘连翘可增加户均收入800~1000元,使荒山荒坡绿化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并变得富有。利用村集体闲置建设用地投资89万元建设100KW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。该项目年发电量约10万千瓦时,年直接经济效益达10万元。通过盘活资源、发展产业,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,基层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越来越扎实。
据了解,今年以来,全县确定“五区一产”项目26个,总投资10.1亿元,开工建设项目22个,投资1个。已完成5.1亿元;已激活农村集体耕地1227.7亩,林地37005亩,四荒8808亩,荒山荒坡5400亩,建设用地461.6亩,宅基地150.9亩,经营资产741.16万元。
唤醒农村“沉睡”资源,激活农村发展活力。 “五区一业”改革进入市场,改造了“金山银山”,既壮大了集体经济,又丰富了当地人民。新动能催生新变化。绿水青山、环境优美、五谷丰登、新农村富裕幸福的新农村小康社会画卷正在辽州大地上缓缓展开,美不胜收! (作者单位:左权县委新闻中心)
文章来源:《山西农经》 网址: http://www.sxnjzzs.cn/zonghexinwen/2021/0708/151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