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农经论文结论怎么写(农业论文怎么写)(2)

来源:山西农经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12-07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2月初龙流泪时,新粮必须高于陈粮。 二月是春天来的时候,春天是农民大叔们辛苦种田的时候。 如果这个时候上帝面不改色,下大雨,会有什么结果呢?

2月初龙流泪时,新粮必须高于陈粮。

二月是春天来的时候,春天是农民大叔们辛苦种田的时候。 如果这个时候上帝面不改色,下大雨,会有什么结果呢? 这些雨会淹死农民们辛辛苦苦种下的粮食。 这样的话,明年就不能收获了。 因为粮食减少了,所以卖得比以前贵。

三月初青蛙一叫,陈谷烂米就没人要了。

3月,春天已经来了很久了。 如果这个时候听到田地里有很多青蛙叫的话。 那意味着这一年的雨水比较丰富,这是个大好消息。 雨水充沛,意味着粮食收成非常好,明年一定是丰收之年。 既然是~

粮食收成都那么好了,那以前的那些陈粮就不用吃了。

四月初一东风摇,田里麦子水里捞。

如果要在农历的四月初一,如果要刮一场大东风,这就意味着,以后的天气将会不断的阴雨连绵。老天一直在下雨,那就意味着田里的庄稼要遭殃,比如说麦子,那就要被泡死了。

这些短语有的听起来有道理,非常的准确。但也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是这个样子,毕竟那么大,什么样的事情也都是可能会发生的,不适用也是很正常的。

2023年闰二月?

我们在农村时常听到有些农村老人说“两春夹一冬,黄土变成金”这句话,也许一些农村朋友并不明白这句话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,实际上这句话反映的是农村气候与农耕之间的关系问题,我觉得它有一定的道理,但也不能过度去采信,否则就容易陷入误区。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句话呢?下面我就来帮助各位农民朋友简单梳理一下,供大家参考!

一、这句话到底有什么含义?

“两春夹一冬,黄土变成金”实际上是一句农村俗语,指的是如果某年的气候在冬季的首尾两端刚好都是“立春”,那接下来的气候必定就会风调雨顺、天公作美,农村人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就能够顺风顺水,农作物也能得到茁壮成长,一个丰收年的结局就是一个大概率的事情!

正因为如此,农民的土地当然就很重要了,没有土地,就算是天公在作美,农民也没法进行播种,就更谈不上丰收了,所以这时候的黄土地当然就堪比黄金一样的珍贵了!

这句农村老话的说法,从辩证思维的角度来看,明显是夸张了一些,按照现代科技的农耕情况,我们不能去盲信,当然也没有必要去彻底的否定,毕竟它也是通过了无数的实践活动总结而来的,我们可以用来作为农事活动的参考信息。

二、我国现行历法中的24节气

“两春夹一冬”指的都是我国历法中24节气中的其中几个节气,有的农村人把农历简单理解成阴历、把公历简单理解成阳历,其实这是不准确的,这里面的道理比较复杂,我就不在这里详述了,大家只需记住一点:阳历是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提炼出来的,公历是根据阳历演变而来;而阴历是依据月亮的运行规律提炼而成,农历不仅参照了阴历历法、同时还借鉴了阳历历法,是阴阳历法的结合体。

阳历重点反映的是每年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,由于其中存在着冷热寒暑的变化,所以祖先就据此制定出24节气;同时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365天,所以阳历的一年就是365天左右。而阴历是按照月相进行计算的,一年的天数就比阳历多了至少11天以上。

而我们的历法特点是公历和农历并行使用,为了达到阴阳历在一年中基本平衡,祖先们就想出阴历闰月的方法,使的我们的农历和公历在一年中不会悬殊太大。而其中的24节气,不仅在过去是指导农民进行农耕活动的重要依据,在当代农村,也是不可缺少的参考依据之一,农民通常都会用节气时令来合理安排农事活动,做到了农耕不误农时。

三、24节气里为何会出现“两春夹一冬”的现象呢?

“两春夹一冬”里的“春”是指“立春”节气、“冬”就是指每年的冬季。作为一个农村人,常年都要与24节气打交道,所以我们都知道,在24节气里,是以“立春”开始、“大寒”结束,但因为上文里所提到的阴历具有闰月的缘故,就出现了“两春夹一冬”的现象,也就是在农历正月有一次“立春”、同年的农历十二月又出现了一次“立春”,这种现象又被称为是“双春年”。

但是在公历中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,任何时候一年中都只有一个“立春”;同时也不是每一个农历年都会出现2个“立春”,只有在逢闰月、且是闰二月起至十一月止才会出现一年有2次“立春”的情况,也就是出现了“两春夹一冬”的现象。

综上所述,其实农历之所以有闰月,是为了让公历和农历达到匹配而进行的人为安排,而农历闰月中出现了“两春夹一冬”的现象,自然也就是人为安排所带来的结果,并不是自然规律的特点,所以“两春夹一冬,黄土变成金”的说法,虽有一定的道理,但并非完全是大自然的规律,用它来判断农耕活动的情况,自然也就不是很准确了。

文章来源:《山西农经》 网址: http://www.sxnj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7/1601.html



上一篇:山西上党壮大农民合作社兴特色产业 助小农户有
下一篇:农经小论文(农经论文选题)

山西农经投稿 | 山西农经编辑部| 山西农经版面费 | 山西农经论文发表 | 山西农经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山西农经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